一、建立工作机制
1.精准研究学情。应深入研究各类边缘生的学习情况,精准把握各类边缘生应培什么、该辅什么。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个边缘生参与不多于两个学科的培辅安排。
2.制定工作方案。根据培辅要求制定包括“定学科、定导师、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落实”等实施方案。培辅以文化提升为主,兼顾信心鼓励、学法指导、规范养成等。
3.整合优质力量。遴选具有备考经验、教学与辅导能力较强的非毕业班教师组建非毕业班教师备考指导小组,参与边缘生培辅备课活动及培辅实施工作。
4.各方分工协作。毕业班教师应发挥主要作用,全程参与;非毕业班教师备考指导小组教师根据培辅需要、结合自身特长,开展经验指导、专题讲座、个别辅导等工作。
5.注重动态管理。建立培辅工作的动态跟踪管理机制,全程监控各学科边缘生培辅情况及培辅成效,并根据考试情况和培辅效果对培辅对象进行动态调整。
二、落实工作要求
1.优化选材设计。培辅内容应围绕高考改革、命题趋势、学习障碍等来优选,突出高频考点、重点题型、易忘易错、规律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并做好整体规划、精心安排。
2.课堂相机指导。毕业班科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培辅方向或缺漏成因,结合复习教学进度安排与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做好课堂学习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
3.课后专题辅导。毕业班任课教师、非毕业班教师备考指导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培辅需求,利用课后时间、对不同的学生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分类专题辅导工作。
4.个别谈心谈话。参与培辅工作的每位教师,承包若干培辅对象并每周开展至少一次的谈心谈话,及时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提高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5.家校协同共育。年段、班主任应主动联系转化对象的家长,定期召开专门的家长会,并提出相关的要求,引导家长协同配合,全面做好培辅工作。
三、完善考评制度
1.建立考评机制。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制定毕业班各类边缘生培辅工作的考核方案,并将备考指导小组的工作量、工作成效等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中。
2.开展定期考评。应根据工作计划,采用教师汇报、学生座谈、考试测验等方式,定期考评培辅成效,检验培辅工作措施落实及其成效,使培辅工作实现阶段发展、有序推进。